一、物理缓解方法
-
冷敷法
-
操作:用纱布包裹冰块或冷敷贴,轻敷伤口周围皮肤(避免直接接触伤口),每次3-5分钟,每日2-3次。
-
原理:低温可收缩血管,减少炎症介质释放,暂时麻痹神经末梢。
-
适用场景:伤口愈合初期(增生期)或环境温度较高时。
-
轻拍/按压法
-
操作:用干净手指或棉签轻拍伤口边缘,或施加适度压力(以不引起疼痛为宜)。
-
原理:通过机械刺激替代瘙痒信号,转移神经注意力。
-
注意:避免用力摩擦或挤压伤口。
-
转移注意力
-
方法:听音乐、观看视频、进行深呼吸或冥想等。
-
原理:通过心理干预降低对痒感的感知。
-

-
图片来源于网络
二、药物缓解方法
-
外用药物
-
炉甘石洗剂:含氧化锌和炉甘石,可收敛止痒,适用于浅表性伤口。
-
弱效激素软膏(如氢化可的松):需遵医嘱使用,适用于过敏引起的瘙痒,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。
-
硅胶敷料:覆盖伤口形成保湿屏障,减少结痂刺激,同时抑制疤痕增生。
-
口服药物
-
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):适用于瘙痒剧烈且伴随全身症状(如荨麻疹)者,需遵医嘱服用。
-
镇痛消炎药(如布洛芬):若瘙痒伴随炎症性疼痛,可短期使用。
三、伤口护理优化
-
保持湿润环境
-
方法:使用凡士林、医用凝胶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,避免结痂形成。
-
原理:湿润环境可促进上皮细胞迁移,减少神经末梢暴露。
-
定期清洁与消毒
-
操作:用生理盐水或碘伏(非酒精类)轻轻擦拭伤口,去除分泌物和污垢。
-
注意: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。
-
避免刺激因素
-
穿着:选择柔软、透气的衣物,减少伤口摩擦。
-
饮食:避免辛辣、海鲜等可能加重炎症的食物(个体差异较大,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)。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
-
感染性瘙痒
-
表现:伤口红肿、渗液、异味或发热。
-
处理:立即就医,可能需清创、引流或口服抗生素。
-
过敏性瘙痒
-
表现:伤口周围出现皮疹、水疱或瘙痒加重。
-
处理:停用可疑药物或敷料,使用抗过敏药物,必要时就医。
-
疤痕增生性瘙痒
-
表现:伤口愈合后疤痕持续发红、增厚或瘙痒。
-
处理:使用硅胶贴片、激光治疗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。
五、注意事项
-
避免抓挠:抓挠可能撕裂新生组织,导致感染或疤痕加重。
-
勿自行用药:尤其是激素类药物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-
定期复查: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其他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总结:缓解伤口痒感应以物理方法为主,药物干预为辅,同时优化伤口护理。若瘙痒由感染、过敏或疤痕引起,需针对性处理。通过科学护理,可有效减轻痒感,促进愈合并减少并发症。

我院(西安疤愈瘢痕诊疗中心)采用综合多维疤痕修护体系,通过光电仪器、微创手术、药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。疤痕组织的功能和外观能得到明显的改善,变得更加平滑和美观。综合祛疤体系改变了传统疤痕治疗的局限性,接诊医生会根据疤友个体特质,详细了解疤痕的病因、皮肤破损等综合信息,从而制定多维度、个性化疤痕治疗方案,进行深层修复疤痕。